• 双链笔记中,我的新旧卡片笔记处理流程

  • 演示用 Archive - 2021-11-10 || [[✍Notes_吕江涛20xx高效信息管理术]]

  • 我的旧卡片笔记流程

    • 灵感+其他 卡片盒
      • Fleeting 和 ZKCards, 两个标签一起使用

      • 将单独的 #Fleeting 内容尝试转换成 #toProject 或将其废弃掉 [[Deprecation]]
      • 将学到的转换成 #ZK 或者 两者的独立聚合标签 ZKCards #Fleeting
    • 永久笔记 卡片盒 ❌
      • 没有专门设计,而是直接将 #ZK 标签,处理后具有#🧩REF标签的内容当作永久卡片
    • 整体的结构
      • 摘录的块引用
        • 问题 + 各种标签
          • 回答
          • 例子(可能有,可能无)
          • 指向其他笔记(可能有,可能无)
        • ❓Q: 什么是比特素养? #ZK
          • 处于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时代,对于过载信息的处理和生产.也就是信息管理的能力
      • ❓Q: 捕捉信息时,用项目提升敏感度是什么样一种过程? ZKCards
        • 在大多数领域,从完全看不懂,到逐渐能感知到部分事情的变化,到最后能掌控核心部分去推动事情的发展,这样一种过程就是对项目的敏感度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找到感觉了
        • [[🌰]]就好比我最近在学习UE引擎,虽然我不算跨行,之前是在做2D手游开发的,但其实工具带来的差距改变是很大的,语言和机制都不同,但摆弄着,学习着,渐渐就开始找到感觉了
        • [[🌰]]就和学打篮球一样,一开始瞎玩到后面找到感觉,手感就上来了,命中率大幅提升
  • 旧卡片笔记流程中,==对我而言==的问题是:==信息展示过多,边缘模糊不清,加重认知负担==

    • 没有专门的 永久笔记 卡片盒,以有无#🧩REF作依据,判断标准不够清晰方便
      • 制作完查看毫无问题,但需要判断,不够直观
        • sm标准化,有的#🧩REF未填指向,有的没有指向
      • 制作时会显得很麻烦
    • ZKCards 和 #Fleeting 虽然以颜色作为区别,但在数量多时对比不够明显,想要再提升下
    • 点击引用会看到原文和#🧩REF指向的具体内容,而我关心的只是原文,即信息的来源而已,其他信息对于查看卡片笔记时的我是干扰项
    • 如果我在RR中复习和修改卡片,而不是在间隔复习软件,如Neuracache、anki、supermemo中,对我而言,信息展示过多,我只想看到问答卡片,不需要上下文环境,好确保我的卡片达到最小信息化原则.
      • 当我在看到原文和问答卡片同时展示时,我可能会认为已经懂了,潜意识中认为卡片已经最简了而只阅读略过修改,无法进一步提炼
      • 这是双链笔记带来大量好处和便利时,我滥用的话对我个人的进一步思考不利,因为这是将判断权交给我当时自身的意志,而不是以一个流程去强制触发
        • 问题驱动的卡片笔记,看到问题时,没答案的话我会本能解答
    • 我的标签设计中,项目、文章、书籍关键词是大词,类似主题类、领域类等等,以大写字母开头, 具体的任务、卡片笔记的关键词是小词.类似使用场景、联想类等等,以小写字母开头
      • 当我制作#🧩REF标签时,直接块引用的话,能直接看到具体场景,而缺少像大词这样一种主题式概括性观点
  • 正在设计中的新卡片笔记流程 V1.0

    • 解决旧卡片笔记流程中的问题
      • ZKCards 和 #Fleeting 虽然以颜色作为区别,但在数量多时对比不够明显,想要再提升下
        • 解决方法:==视觉化处理==:添加呼吸或闪烁的动画,给我感觉就好像在思考一样,以此与#Fleeting 做挂钩
      • 没有专门的 永久笔记 卡片盒,以有无#🧩REF作依据,判断标准不够清晰方便
        • 解决方法:添加Evergreen 卡片盒
      • 如果我在RR中复习和修改卡片,而不是在间隔复习软件,如Neuracache、anki、supermemo中,对我而言,信息展示过多,我只想看到问答卡片,不需要上下文环境,好确保我的卡片达到最小信息化原则.
        • 解决方法:将使用场景分割,不同视图下看到不同数量层级的信息,详见后面的设计
      • 我的标签设计中,项目、文章、书籍关键词是大词,类似主题类、领域类等等,以大写字母开头, 具体的任务、卡片笔记的关键词是小词.类似使用场景、联想类等等,以小写字母开头
        • 解决方法: 将块提升为页,建立两者的链接,解除耦合
      • 点击引用会看到原文和#🧩REF指向的具体内容,而我关心的只是原文,即信息的来源而已,其他信息对于查看卡片笔记时的我是干扰项
        • 解决方法: [[[[EVD]] - RR中的块引用不会出现在反向链接中,而查询需要进一步点击]]
        • 1.技术上,给引用添加过滤功能❌(麻烦,得写js代码,还影响性能,最主要的是,我其他地方也不需要用到)
        • 2.将块引用升级为页引用✅(简单,尽量以原生的方法去实现)
    • 将存储标准化和卡片化笔记两个过程人为分隔开

      • 旧设计中,两者没有明确的分界,属于一个模糊的范畴,两者大量互相渗透
      • 而问题在于,存储标准化是一系列过程性资料,备份、数据多而冗余是好事情.而卡片化笔记尽量降低思考负担,影响因素都应隐去
      • ==我想要达到的目的,解耦合,无法直接修改原函数(以计算机术语解释)==
      • 存储标准化: 来源清晰可见,一目了然,便于追溯源头
      • 卡片化笔记: 方便判断卡片是否达到放入永久卡片盒的标准
    • 针对卡片化笔记进行使用场景分割,人为制造不同视图,核心想法就是给不同场景的自己添麻烦,多添加一两步操作

      • 制作最初的卡片时

      • 卡片提炼&简化回顾

      • 制作永久笔记并放入卡片盒

    • 目前的新旧卡片笔记流程对比

      • 视图(我将可直观化的使用场景称为视图)

        • 项目、书籍等,总笔记视图
          • 块引用粘合, 摘录和问答
        • 摘录视图
        • 卡片视图 ZKCards
          • 增删改卡片
        • 永久卡片盒 Evergreen [[🧩REF]]
  • 后续的想法

    • 通过命名规则和双链特点将主题和编号强绑定
    • ==若discourse graph的bug已修复到能用的程度,开始使用它来完成重构==
      • 想法和我一致的地方
        • 命名的理念
        • 块引用 ➡️ 页引用
        • 管理链接
      • 更好的地方
        • 链接的指向自动化
      • ==降低管理链接花费的功夫==